外国小说 女频言情 朱允熥朱允炆的小说退位让贤
朱允熥朱允炆的小说退位让贤 连载
继续阅读
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

本书作者

朱允熥

    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允炆的女频言情小说《朱允熥朱允炆的小说退位让贤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允熥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没办法,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。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,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。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,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。骂名正滚滚而来。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,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。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。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,人人争相传诵,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,便会不复存在。不料,听完他的话,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。报刊,在这个时代,并非什么稀罕物。朝廷有“邸报”,民间也有各类小报。只不过,朝廷的““邸报”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。什么人能看,什么人不能看,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。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,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。一经发现,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,自身流放几千里;...

章节试读


没办法,这是文官集团天生的优势。

笔杆子在他们的手中,舆论自然也站在他们那边。

比如朱允熥几日前在朝堂上自请立为储君,到如今便被读书人编排得一无是处了。

骂名正滚滚而来。

朱允熥虽然并不在乎,却也不能一直坐视不理。

办报刊正是釜底抽薪的办法。

若是能让其成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,让大明家家户户皆订阅,人人争相传诵,那文官集团的舆论优势,便会不复存在。

不料,听完他的话,朱元璋却是皱起了眉头。

报刊,在这个时代,并非什么稀罕物。

朝廷有“邸报”,民间也有各类小报。

只不过,朝廷的““邸报”必须经通政司出版发行。

什么人能看,什么人不能看,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。

而民间私自发行的小报,一直是大明朝廷严厉打击的对象。

一经发现,轻则将家产全部抄家入官,自身流放几千里;重则以谋逆论处,砍头枭首,甚至是诛杀三族乃至九族

除了“邸报”之外,老朱从来没有想过官方要办其他的报刊。

皇孙亲自办报刊,还是类似于小报类的报刊,在老朱看来,多少有点难以想象了。

见到老朱的模样,朱允熥立即明白,自己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。

果然,要让人转变思维,将其说服,十分不易。

他脑海内念头飞转。

“皇爷爷,孙儿想办报刊,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,孙儿是想让皇爷爷长生不老!”

“胡说八道!”老朱斥道:“世上岂有长生不老的人?”

“别听那些人天天喊咱万岁万岁万万岁,其实都是假的,骗人的。”

“生老病死,乃是天理循环,万古不变。”

“任何人妄图追求长生不老,皆是逆天而行。”

“咱的目标是让天下百姓都安居长寿,岂能让咱一人长生不老,来看百姓受苦受罪。”

“你们要记住,身为帝王,要勤于政事,将功业记载在史册上,让名声流芳百世,这才是真正的“长生不老”!”

朱允炆忙道:“皇爷爷,孙儿记住了!”

朱允熥却道:“皇爷爷说得真好,孙儿也知道是这个道理。”

“名声流芳百世的人,哪怕是死了,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,他们是真正的永垂不朽。”

“但光靠史册记载可不行。”

“史官们会修史,会纂改,数十代之后,事情便说不清。”

“皇爷爷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,这是亘古未有的功绩,孙儿认为要大力宣扬,让天下人人传诵。”

“如此一来,就算后世史官再怎么改史册,也抹不去您的名声和功绩。”

“只有这样,皇爷爷就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,活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中,才能真正的长生不老了!”

“这是孙儿一点孝心,还望皇爷爷成全。”

朱允熥说着,拜了下去。

旁边的朱允炆听得目瞪口呆,没想到这个弟弟拍马屁的功夫,也进步得如此之神速。

他连忙道:“三弟,你虽然是一片孝心,但若用报刊宣传皇爷爷的功绩,难免有吹须遛马的之嫌,会给朝廷树立不好的风气,皇爷爷恐怕不会同意的!”




“绝对让他后悔来人世间这一趟!”

朱允熥哭笑不得。

这常升的脑回路,多少有点与众不同。

他叹了口气道:“我和杨士奇没仇。”

“没仇你找他干嘛?”常升大惑不解。

“他是一个人才,我打算拜他为师!”

“噗!”常升尚未吃完的点心全部给喷了出来,他不住咳嗽,满脸震惊。

“舅舅耳朵没出毛病吧?你要拜他为师?你堂堂吴王,陛下的亲孙子,天潢贵胄,要拜一个穷酸秀才为师?”

“你看我像是在开玩笑吗?”朱允熥道:“好了,你快让人带我去地牢,将他放出来。”

……

开国公府有自己的地牢。

这倒不是多特殊的配置。

事实上,这个时期,大多数武将勋贵家中,都有地牢。

朱允熥走进去的时候,便看到一名约摸二十五、六岁的男子,穿着麻布粗衣,正拿着一卷书,借着地牢高处小窗户透过来的微弱光线,聚精会神地看着书。

听到有人走进来,他都没有转身望一眼。

朱允熥暗暗点头赞许。

不愧是能当四十年内阁辅臣的人。

虽然还这般年轻,心性却是稳得可怕。

身处地牢,仍不焦不躁,悠扬自得的看书。

别说是与他一般年龄的年轻人,便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,若被关在地牢中,也极少有人能如此沉得住气,静得下心。

朱允熥打开牢门,走了进去。

杨士奇这才放下书籍,向他望了过来,有些好奇道:“你不是来给我送饭的?”

朱允熥摇头,笑问道:“你被关在这牢中,难道就不着急吗?怎么还有心思看书呢?”

杨士奇笑道:“若是着急就能出去,我必定会着急的。”

“但我苦苦思索,也想不通自己是因何事而被抓到了这里,更不知要如何才能出去。”

“既然如此,我着急又有什么用呢?”

“还不如静下心来,好好看书。”

“待到你们要审问我了,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,才能思考解决之法。”

朱允熥问道:“你身陷囹圄,难道就不担心自己再也出不去,不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吗?”

“多思无益。”杨士奇道:“我既解决不了,那想再多便都是空想,徒费精神。”

“若此生再不能出去,也是我命该如此,夫复何言?”

朱允熥拍手赞道:“杨先生不愧有宰辅之才,心性之稳,令人钦佩。”

“寻常人就算明白这个道理,到真个自己身临此境,也万万不能静得下心来。”

杨士奇脸上惊讶之色一掠而过。

他自幼听过许多人对自己的赞誉。

毕竟,好听的话儿,谁都会说。

但还是第一次听一个人说自己有宰辅之才。

偏生对方还是一名年龄不过十几岁的少年。

当下,不觉脸色有些微微泛红,笑道:“兄台过誉了,杨某一介落第秀才,哪里当得起‘宰辅之才’四个字。”

“我说你有,那便有。”

朱允熥在他的对面坐下,又吩咐后面的随从道:“去弄些酒菜过来,我要与杨先生好生畅谈。


朱允熥怔了一下。

闹呢。

我才刚刚从皇宫离开,回到家中,转眼便又要叫去宫中问话。

老朱啊,你就不能当时直接将我留下来吗?

也免得多跑这一趟啊!

朱允熥满腹怨气。

从皇宫到东宫可不近。

这个时代的交通,主要靠两条腿。

虽然他是坐马车来往,有轮子代替他走,他只要躺着就行。

但时间上却是不能打半分折扣。

心中想着,言语可不敢有半分慢怠。

“孙儿遵旨!”

他当即随传旨公公,一起进宫去了。

后方,朱允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原本的笑容慢慢凝固。

和蔼可亲的表情渐渐变化,杀气一点点浮现。

站立半晌。

他也转身离去。

先是慢步,后来逐渐加快,很快就消失不见了。

……

走在前往皇宫的路上,朱允熥心中暗暗思索着。

老朱这次召他进宫,该是问他治国之策了吧?

却不知道如何答复是好。

身为穿越者,他当然知道正确答案。

然而。

过于先进的思想,往往也意味着与时代的不相容。

老朱恐怕是难以接受的。

如何说服老朱,才是最关键的事情……

“陛下,三皇孙殿下到了!”

“让他进来吧!”

老朱的声音传来,朱允熥跨步走入。

眼前是一处看起来有些普通的院子。

院子里有凉亭,还有一块菜地。

此刻的老朱,正赤着肩膀,挥着锄头在挖地。

旁边站着一溜儿的宫女太监。

朱允熥的神情不禁有些微微呆滞。

想不到老朱身为九五至尊,每日批阅奏章尚且忙不过来,竟然还有闲心在宫中种菜。

“熥儿,你来得正好,咱也挖累了,你过来帮帮咱。”

老朱用挂在脖子上在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,气喘吁吁。

朱允熥走了过去,从老朱手中接过锄头,挥舞着挖了起来。

他正当少年,精力充沛。

此际挖起来,也不惜体力,却是比老朱刚才挖地的速度,要快上不少。

“咱老了,体力大不如从前啊!熥儿,你可比咱挖得快多了。”

“皇爷爷身体棒着呢。”

朱允熥一边挖地,一边说道:“百司各有其职,百工各行其道。”

“皇爷爷是天子,要治理天下,这挖地的事,就不必亲力亲为了吧。”

“你懂什么?”老朱摇了摇头。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

“劝课农桑,乃是国之大事。”

“身为天子,要体验民间疾苦,就该身体力行。”

“若不亲手挖地种地,又怎知百姓生活?”

朱允熥笑道:“皇爷爷说得有道理。”

这块地面积并不大,不多时,他便全部都挖了一遍。

“来,喝杯茶,坐下来好生歇歇。”

老朱亲自给他端过茶来,还用毛巾帮他擦汗。

“谢皇爷爷!”

朱允熥忙道。

他也是真的累了,喝了几口茶,便斜躺在凉亭边上的靠椅上,大口喘气。

“熥儿,挖地的感觉怎么样?”

老朱笑呵呵问道。

“累!”

朱允熥一个字答复。

老朱又道:“你觉得,将这块地给你种菜,你能比老农更好吗?”

朱允熥摇了摇头,道:“不能!”

他补充道:“老农种了一辈子的地,我没有经验,第一次种菜。肯定比不上老农的。”

“那就对了嘛!”

老朱笑问道:“那你为什么觉得,自己从来没有治理过天下,没有接触过朝政,却认为自己能做好呢?”

朱允熥顿时愣在了那里。

老朱并不看他,而是望向天边的夕阳,说话慢条斯理。

“种一块地,你尚且知道,自己没有种过,便必定种得不如老农好。”

“这治理天下,你从来没有做过,却敢大言不惭,笃定自己一定能肩负起千钧重担。”

“你是不是觉得,这治理天下,比老农种地还要容易啊?”

“若果真如此的话,那朝廷何必开科举士,挑选精英之才呢?”

“随便抓几个人来做官,不就行了吗?”

朱允熥坐直了身体,望向老朱,张了张嘴,想要说什么,却又吞了回去。

老朱转头望向他,笑道:“你见咱召你入宫,一定以为咱会问你治国之策吧,考较你若当了天子,继承了大位,该如何治理天下?”

朱允熥脸色微微发红。

这确实是他心中想的。

今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,索要皇太孙之位,老朱虽然没有答应,却也没有斥责。

某种程度上,这已经算得上是一种表态了。

此刻召自己进宫,自然应该进一步询问治国之良策。

对此,朱允熥刚才在路上,早就已经想了许多,打好了腹稿。

争取进一步说服老朱。

却不料,老朱全然不问。

“皇爷爷,没有经验,也不表示就全然不行。”

“诸葛孔明没出山之前,哪来的治国经验,不也能一言定鼎天下三分之势吗?”

朱允熥反驳道:“仅给孙儿我一次机会,那孙儿我种地定然是不如老农的。”

“但孙儿与普通的老农相比,有一个优势。”

“孙儿会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,改进种地的方法。”

“如此反复!”

“若让孙儿连续种上三五年地,定然能超过绝大多数的老农。”

好歹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,受过二十一世纪科学文化思想熏陶的人。

朱允熥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。

大学生初次种地,肯定不如经验丰富的农民。

但只要有时间,科学文化的作用就会逐渐体现,慢慢超越农民。

“哎哟,还自比诸葛孔明了。”

老朱目光如矩,看着他笑道:“那咱来考考你,你知道咱大明有多少县府?多少官员?多少人丁?多少田亩?”

“朝廷一年的赋税是多少,国库一年的支出又是多少?”

朱允熥的脸色顿时再度呆滞。

原身不是多厉害的人物,给他继承的记忆里,并没有这些知识。

而他作为一个现代穿越者,是真不知道这些啊!

朱允熥只能摇了摇头,红着脸道:“回皇爷爷的话,孙儿不知道。”

朱元璋并不生气,笑道:“咱知道,你心中必定认为自己有治国之良策,才会狂言要继承皇位,担负起大明江山社稷。但是,你的治国良策,咱不想听!”

他盯着朱允熥,表情渐渐严肃,目光更是凝聚。

“因为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实务,你心中所想所念,皆只是纸上谈兵。”

“猛将必起于卒伍,宰相必发于州郡。”

“你不曾率领过一支兵马打仗,也不曾治理过一州一县。”

“你所谓的治国之良策,皆不是你幻想的空中楼阁。”

“空言无补,咱又岂能相信你的话?又如何能将这江山社稷托付于你?”


轰!

雷声再度炸响。

震天的声音,刺得耳膜都隐隐作痛。

然而,炸天般的雷声中,老朱平淡的声音,似乎更惧威压之气。

帝王一怒,伏尸千里!

直面帝王之怒,又该是什么样子呢?

朱允熥面无变色,身形不动如山。

“这倒不是!”

他轻轻摇了摇头。

“皇爷爷诸子中,二叔秦王、三叔晋王、皆有领兵之才。”

“然他们两人,为人过于性情暴虐,喜怒无常,对身边人尚且经常加罪,难以治天下。”

“唯独四叔燕王,有怀德之心,领兵之才,治天下之能。”

“若皇爷爷立他为储君,他当能守住大明江山社稷。”

“我亦愿做一逍遥王爷,从此不争不抢。”

此言一出,一直在旁边站着看戏的秦王朱樉,晋王朱棡,燕王朱棣,皆是脸色大变。

他们三人,都是朱标死后,赶回来奔丧的。

心中自然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。

朱标在的时候,没有人想过要争太子之位。

毕竟,谁也争不过朱标。

对此,几人也都有自知之明。

但如今朱标死了,那可就争一争了。

只是这番心思,可以在心底想想。

却万万也万不敢在老朱面前有半分吐露。

更别说还当着满朝文武大臣了。

秦王朱樉,晋王朱棡两人还好。

虽然被侄儿当着朝臣的面,说自己性情暴虐,喜怒无常,有点面子挂不住。

但,也仅此而已。

当此时刻,两人虽然不高兴,却都懒得出来争辩。

但燕王朱棣可再也站不住了。

你朱允熥自己找死,拉我做什么?

说我可以继承大位当皇帝?

父皇听了会怎么想?

朱棣连忙站了出来,跪拜在地。

“父皇明鉴,儿臣绝无争夺大位之心。”

“允熥这小子一派胡言,父皇千万莫往心里去啊!”

朱允熥嘻嘻一笑。

“我是说你若能为帝,当可以治理好天下,又没有说皇爷爷会传位于你,四叔,你急什么呢?”

“四叔虽然有才,却并非嫡长子。”

“上面还有二叔三叔,这帝王宝座,怎么也轮不到四叔!”

他提高音调道:“正因为如此,孙儿才不惜生死,挺身而出。”

“春秋有言:立嫡以长不以贤,立子以贵不以长!”

“孙儿之母,乃是明媒正娶的太子妃。”

“依礼法,大哥死后,孙儿我才是嫡长子。”

“二哥虽年龄长我一岁,却非嫡子。”

“皇爷爷立我为皇太孙,名正言顺,天经地义。”

“然皇爷爷虑我才能不够,不能压服群臣,不能驾驭武将。”

“故而才扶正吕王妃,欲选二哥为储君。”

“却不知此举大错特错。”

“二哥之能力,不足以治国。”

“二哥之威望,不足以服人。”

“二哥之才干,不足以处政事。”

“若皇爷爷立二哥为储君,付以江山,大明危矣!”

“孙儿不能见大明江山于险境而不闻不问,不得不以死相谏。”

哗啦啦!

又是一道闪电亮起。

却不闻雷声。

明亮又忽暗的视野里,空气宛如凝固,呼吸都变得犹为困难起来。

大殿内,众人的心跳都仿若停止。

一个个皆紧张无比。

“你说你二哥的能力、威望、才干惧不足,可是认为自己远远胜过他?”

老朱的声音,似乎平淡了许多。

不再蕴含威压和杀气。

他脸上无任何表情变化,只是不知道,心中究竟如何想了。

“自然!”朱允熥极为自信的答道。

封建社会的帝王,自小接受皇家教育,其中能力出众者,不在少数。

现代人除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,具备相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之外,真要论心智,论计谋,论为人处事的能力,能胜过那些帝王的,实则寥寥无几。

人精就是人精,不因时代而改变。

但,朱允炆是例外。

如果要列一个历史上最蠢皇帝排名,那朱允炆必定高居前三。

自古帝王有残暴不仁的,有生性好杀的,有不顾百姓生死,只图自己享乐的……

如此种种,史书中斥为“昏君”。

然而,大多数昏君要么是耽于享乐,要么就是时势所迫,无可奈何……并不表示个人能力很差。

朱允炆并不是那种贪图享受的人,但他却是一个没有能力的蠢人。

这种人当皇帝,才是真正的灾难。

朱允熥作为一个穿越者,也并没有自傲的认为,自己比老朱以及朝堂上一干老狐狸,一众能臣猛将都更强。

他们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精,不是寻常人能比的。

但朱允熥却有信心,与朱允炆这个废物比,强过他十倍还是有多的!

“荒唐!”

黄子澄再次跳了出来,指着朱允熥道:“你又做过什么事,如何能证明自己的能力,威望,才干,都远超二皇孙呢?”

“父亲大人若还在世,我不需要做事。”朱允熥淡淡道:“若非万不得已,我实在不愿担这江山重担。”

“如此说来,你是自认为自己能力才华盖世,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机会出来了?”

朱元璋的声音响起。

朱允熥没有接言,算是默认。

这个时候,他无法去否认。

只能见招拆招。

“笑话!”

黄子澄跪拜老朱,道:“陛下,既然三皇孙自认才能盖世,臣愿意出题考他,也好让他心服口服。”

“准!”

朱元璋应声。

黄子澄喜出望外:“臣遵旨!”

他站了起来,转而望向外面。

此际,外头暴雨倾盆而下。

“陛下让微臣出题,仓促之际,也无法让你们二人办事较量。”

“既然如此,不如就来作诗赋文。”

“虽无法衡量治国之能力,却也能窥见才华一二。”

朱允炆拱手,恭敬道:“全凭黄先生作主!”

“好!”黄子澄摸了摸胡须,轻轻点头:“今日外面狂风肆虐,电闪雷鸣,暴雨倾盆……”

他的话还未说完,朱允熥打断问道:“莫非你要我们以秋日暴雨为题写诗作词?”

此时已是秋天九月,雷雨天其实很罕见。

黄子澄闻言,心中一凛。

他刚才确实有这样的想法。

但看朱允熥的神色,不由得心念一转,莫非他早有准备?

虽说这场暴雨来得很快很猛,但未必没有钦天监的人早点看出来。

如果对方事先准备好了诗赋,以此出题,就正中他的下怀了。

朱允炆自幼饱读儒家经典书籍,写诗作文亦是其长处。

压过朱允熥应该不难。

可对方若是早有准备,以有心算无心,就难说了。

一念及此。

黄子澄连忙摇头,话锋一转。

“不!”


嗒!

嗒!

嗒!

马蹄声在夜色中响个不停。

朱允熥坐在马车内,平静的脸色下,微微有些苍白。

今夜的事,给他的冲击极大,虽然心理上已经勉强接受,却还是或多或少有些后遗症。

蒋瓛骑马走在马车旁,蓦然开口道:“三皇孙殿下,听闻您昔日久居府内,与人交往都不甚多,恐怕今日还是第一次经历这般杀戮吧。”

“朴家的人罪大恶极,勾结倭寇,死有余辜,你可没必要因此而难过。”

“我知道。”朱允熥道:“多谢蒋大人关心了。”

“三皇孙殿下客气了。”蒋瓛道:“陛下是马上打来的天下,他的儿孙,自然也要能指挥千军万马作战。”

“今日令三皇孙殿下率锦衣卫抄家,就是为了锻炼殿下的能力,还望三皇孙殿下莫要辜负陛下的良苦用心。”

朱允熥道:“蒋大人说得极是。皇爷爷深思远虑,孙儿对他老人家的教诲,必定是铭记于心的。”

“是卑职多嘴了。”蒋瓛笑道:“三皇孙殿下天资聪慧,常人所不及,这些道理,哪里轮得到卑职来提醒。”

他话锋一转,忽然压低声音道:“听闻日间在金銮殿上,三皇孙殿下与凉国公起了冲突。”

“卑职想着凉国公毕竟殿下您的舅姥爷,要不要趁现在,去他的府上,安慰一二?”

“眼下天色已晚,早已宵禁。”

“您是出来办差,此际悄悄去他府上,不会惹人怀疑。”

“打是亲,骂是爱。”

“三皇孙殿下与凉国公毕竟是亲人,打断骨头连着筋,当此之际,您不靠他,还能靠谁呢?”

“卑职相信凉国公是明事理的人,不会真的和您计较。”

“若有什么事情,也正好趁机商议一番,不知三皇孙殿下意下如何?”

不等朱允熥回答,蒋瓛又补充了一句:“三皇孙殿下放心,此事卑职绝不会告诉任何人。”

“停车!”朱允熥淡淡说了一声。

马车缓缓停下。

他揭开车帘,深深地望了蒋瓛一眼,脸色骤然一沉。

“大胆蒋瓛,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?”

哗啦!

蒋瓛翻身下马,跪倒在地。

“三皇孙殿下既有继承大明江山之志,就宜早做准备。”

“凉国公在军中威望极高,麾下义子无数,一声号令,千军万马响应。”

“他又是三皇孙殿下嫡亲的舅姥爷,肯定会助三皇孙殿下一臂之力。”

“卑职不才,也愿投在三皇孙殿下麾下,以效犬马之劳。”

朱允熥不言,从马车上跳了下去,抬起腿来,猛地一脚,向着蒋瓛踹去。

砰!

这一脚的力气极大,蒋瓛的身体,顿时被踢得在地上连连打滚,一直滚到数丈之外。

他爬了起来,又继续磕头。

“三皇孙殿下,卑职所言句句发自肺腑,绝无半句虚言。”

“三皇孙殿下既有雄心壮志,又岂能畏手畏脚,怯弱不前?”

“外有凉国公在军中一呼百应,内有卑职率锦衣卫以为接应。”

“内外联合,再加上三皇孙殿下嫡长孙的身份,大事可成,还……”

啪!

啪!

啪!

……

没等他将后面的话全部说完,朱允熥早已冲了过去,挥起掌来,狠狠地抽起蒋瓛的耳光。

“若非你是锦衣卫指挥使,皇帝亲卫,我虽为皇孙,却无权处决你,要不然,我现在就杀了你。”

朱允熥怒声喝道。

蒋瓛终于不再作声。

抬头望向他,肿成了猪头的脸上,满脸惊愕。

“回府!”

朱允熥蓦地回身,转头又登上了马车。

……

……

……

第二日一早。

天蒙蒙亮。

朱元璋已吃过早餐,走入了御书房。

他素来勤政,天未亮就起床,数十年如一日,从不懈怠。

“陛下,三皇孙殿下求见!”

刚在书案前坐下,便有小太监前来禀报。

“怎么来这么早?”

老朱似是自言自语般说了一句,随即道:

“宣!”

……

朱允熥走进御书房,也不下拜,轻喊道:“皇爷爷!”

老朱的笑容瞬间爬满面容:“熥儿,这么早就来了,可是急着等咱封你为亲王?”

“才不是呢。”

朱允熥摇头,道:“孙儿有事要禀报。”

他表面严肃,语气凝重。

“是昨晚抄家的事吗?不急!”

老朱上上下下打量着他,笑道:“咱听说你遇刺了,没受惊吓吧,昨夜可还睡得安稳?”

“孙儿没事,多谢皇爷爷关心。”

朱允熥道:“昨夜确实没有睡好,倒不是因为受了惊吓,而是为皇爷爷的安危担扰。”

老朱哈哈大笑道:“咱能有什么事呢?放心吧,咱这身子骨,还能撑几年。”

“再说,生老病死,本就是人之常理。”

“皇爷爷我也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,就算是哪天突然驾崩了,也是自然之事,你担扰什么?”

老朱对于这一点,看得很透。

从来就不像其他的帝王那般,追求虚无飘渺的长生不老。

“听说你昨夜遇刺,乃是蒋瓛挺身相救,你可得好好感谢他。”

朱允熥面色一变,道:“皇爷爷,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胆大包天……”

他将昨晚蒋瓛与自己说的话,一字不漏,全部向老朱说了一遍。

末了,又道:“皇爷爷,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,却包藏祸心,竟意图内外勾结,行大逆不道之事。”

“昨天晚上,因孙儿身边只有锦衣卫众,孙儿又是初次领队,不敢打草惊蛇,唯恐他狗急跳墙,行不道之事,故而才没有立即将他拿下。”

“今日不敢再有任何耽搁,匆忙进宫禀报。还请皇爷爷即刻下旨,捉拿此贼,严惩不贷。”

老朱闻言,却并不见太多的生气,反而笑道:“蒋瓛虽大逆不道,但他所言,却也不无道理,你为何却不接受呢?”

“皇爷爷!”朱允熥脆生生喊了一声。

“熥儿想要继承大位,执掌大明江山,那也是因为担心大明后继无人,继位者不能稳固江山,保大明社稷千秋万代,才毛遂自荐。”

“岂有为一己之私,行大逆不道之事的道理?”

“若孙儿真那样做,那就枉为人孙,甚至连蓄生都不如!”

“哈哈哈!”老朱大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,道:“说得好,不愧是咱老朱的好孙儿。”

“蒋瓛身为锦衣卫指挥使,竟敢有此等想法,实属不该。”

“不过,咱念他忠心的人,仍是我朱家子孙,非是外人。”

“再加上他这些年忠心耿耿的办差,倒也有不少功劳。”

“昨天晚上,又在刺客的飞镖下救了你的命,更是大功一件!”

“咱就罚他三个月的俸禄,相信他经过此事,以后一定不敢再有任何异心。”

朱允熥怔了一下。

罚薪三月?

这么大的事,就罚三个月的薪水?

老朱什么时候,有如此之大的气量了?

他不由得悄悄瞥了老朱一眼,却见此际的老朱笑得极为开心,也正看着他。

朱允熥忙道:“皇爷爷恩威并用,对蒋瓛如此仁义,他必定感恩戴德,再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。”

他深深一拜。

“咱会对他说,是你念着他的救命之恩,给他求情,咱才饶他这一遭。”

老朱笑道:“如此一来,他便不会对你有任何嫌隙,还会感念着你。”

“多谢皇爷爷!”朱允熥连忙谢恩。

老朱似是极为高兴,又笑道:

“昨晚的差事办得不错,咱已经拟好了旨,从今日起,正式封你为吴王。”

“你二哥允炆封为献王。”

“你们还年幼,也不用急着去就藩。”

“等过几日,你们两个,都到咱身边来读书,办差。”